化妝品行業協會:洗滌協會召開"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專家媒體見面會 - 火爆化妝品招商網【www.10jpka.cn】 登錄 | 注冊 | 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洗滌協會召開"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專家媒體見面會

    http://www.10jpka.cn/rihuaxian/ 2011/9/15 11:54:07 閱讀數:487
    洗滌用品工業協會召開“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專家媒體見面會。
        針對近來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問題的爭議,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本著對廣大消費者利益負責,引導行業健康發展,避免在網絡、媒體持續爭論造成消費者的擔憂、恐慌,特邀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與媒體召開見面會,希望通過他們的研究結果以及各大媒體的報道,解決廣大消費者對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是否如傳言那樣有毒、有致癌性的迷惑。本次受邀請的專家是在國內從事毒理學、熒光增白劑、洗滌用品、紡織、染料研究的教授和研究人員,相信他們幾十年對熒光增白劑及其應用的研究能夠給大家一個科學的結論。
        專家有關議題如下:
        一、什么是熒光增白劑,熒光增白劑的作用是什么
        熒光增白劑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FWA)或稱光學增白劑(Optical Brightener) 是一種具有很高量子效率的化合物,在百萬至十萬分之一量級即可對本白色或白色的基質(如紡織品、紙張、塑料、涂料)有效地增白。它能夠吸收波長340-380nm左右的紫外光,發射出波長400-450nm左右的藍光,可有效地彌補白色物質因藍光缺損而造成的泛黃,在視覺上顯著提高白色物質的白度以及亮度。熒光增白劑本身呈無色或淺黃(綠)色,在國內外被廣泛地應用于造紙、紡織、合成洗滌劑以及塑料、涂料等行業。已經工業化生產的熒光增白劑有15種基本結構類型,近400個化學結構。
        二、我國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的相關標準
        目前我國關于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的標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2008年3月12日發布,2008年9月1日實施的行業標準《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QB/T 2953-2008),標準規定了適用于生產各種織物用洗滌劑時所添加的熒光增白劑,明確指出了可用于生產織物洗滌劑的熒光增白劑的種類,為:“二苯乙烯基聯苯類”和“雙三嗪氨基二苯乙烯類”。代表性的是:CBS(染料索引C.I.F.B.351)和33#(染料索引C.I.F.B.71),在國際上,CBS稱為:FWA-5,33#稱為:FWA-1。
        二苯乙烯基聯苯類熒光增白劑分子結構通式如下:
        雙三嗪氨基二苯乙烯類熒光增白劑分子結構通式如下:
        值得說明的是:標準的制定是嚴格遵循國家《標準化法》,依據大量的試驗數據和研究成果,并結合了相關標準及國內外研究結果,經過反復多次征求意見,按嚴格的制定程序完成的。國家的標準是科學的、嚴肅的、具有法律效力的。
        三、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33#、CBS)的性
        1、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的性評估研究
        以歐洲化學工業協會(CEFIC)和歐洲肥皂洗滌劑協會(AISE)為中心,從1999年啟動了“家用清潔產品成分的人類以及環境風險評估(HERA)”項目,于2003年完成了對衣物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FWA-5,即CBS)及2004年完成了對衣物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FWA-1,即33#)詳細的性評價和風險評估。評估結論表明:衣物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在洗滌劑中長期使用是的,不會對人體和環境有負面影響。日本肥皂洗滌劑工業協會(JSDA)在2007年10月發布了《熒光增白劑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的風險評估結果》報告,其結論是:衣物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對人體與環境都是的。從1970年代開始,我國許多研究者也對熒光增白劑做了大量的學術研究,發表了相關的學術論文。原輕工業部委托全國日用化學工業科技情報站出版了《合成洗滌劑有毒嗎?》的單行本,也論述并肯定了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的性。
        2、風險評估結果
        化學物質性的風險評估,是在化學物質的危害性評價和人或環境生物的接觸評估的基礎上進行的。
        (1)對人體:人體對洗滌劑中33#和CBS的接觸,考慮了消費者兩種可能的接觸情況,包括洗滌衣物通過皮膚直接接觸和衣物中殘留物質的間接接觸。洗滌劑中33#和CBS的加入量為0.3%-0.4%。從毒理學試驗的結果得出“未觀察到有害作用劑量”,然后通過比較“未觀察到有害作用劑量”與“接觸量”可定性其性。
        對于33#,根據急性毒性試驗,經口給藥的半數致死量(LD50)大于5000mg/kg體重,經皮LD50大于2000 mg/kg體重,急性毒性屬實際級。在大鼠慢性毒性試驗(整個生命期喂飼給藥)中,在最高劑量(雄性大鼠524mg/kg體重/天,雌性791mg/kg體重/天)下沒有觀察到有害作用。
        在為期4天的1%溶液的斑貼試驗中未觀察到刺激性。皮膚致敏和光毒性為陰性,也未觀察到遺傳毒性、致癌性及生殖和發育毒性。同時,從構效關系分析及人類雌激素受體的結合試驗未發現33#具有與雌激素受體的結合作用。
        生物體內毒物動力學的研究結果顯示,33#在合成洗滌劑水溶液中幾乎不透過皮膚,灌胃給藥時,24小時內33#幾乎全部通過糞便排泄。
        對于CBS,急性毒性試驗的半數致死量(LD50),經口和經皮給藥都大于5000 mg/kg體重,急性毒性屬實際級。大鼠慢性毒性試驗(整個生命期喂飼給藥)中,在最高劑量(雄性190 mg/kg體重/天,雌性226 mg/kg體重/天) 下沒有觀察到有害作用。
        1%溶液未發現對眼的刺激性,未發現皮膚腐蝕性/刺激性。皮膚致敏和遺傳毒性為陰性,未發現生殖和發育毒性,也未發現與雌激素受體結合作用。CBS的經皮吸收率很低,經口灌胃給藥后,幾乎都經糞便排泄。
        基于可能的洗滌劑接觸情況,接觸評定結果表明,人體接觸33#和CBS的總量小于3.02ug/kg體重/天。經口給藥“未觀察到有害作用劑量”(即上述“在大鼠慢性毒性試驗中的最高劑量”)與評估的消費者“接觸量”之比,33#為173509,CBS為62914。這是一個很大的范圍,能夠涵蓋毒理學數據庫以及外推中的所有的不確定性。據此可以得出:衣用洗滌劑中使用33#和CBS對于消費者是的。
        據公開科技期刊文獻報道,熒光增白劑的使用已有40多年,國內外流行病學長期觀察研究,均未發現使用后造成傷害的案例,這表明熒光增白劑的使用過程是的。一個特別極端的例子,熒光增白劑生產廠家的工人與熒光增白劑接觸是最密切的,而且接觸的濃度最高。調查結果顯示,當年上海合成洗滌劑三廠生產熒光增白劑期間,先后有58人在車間工作過(其中工作十年以上的有12人),均沒有發現接觸熒光增白劑引發的皮膚病或腫瘤等。
        (2)對環境:有關衣用洗滌劑33#和CBS對環境的影響,其生活污水經一次一般處理后,熒光增白劑即可減少95%以上。在水系光照條件下CBS類熒光增白劑半衰期僅有48分鐘,33#類熒光增白劑的半衰期也只有3小時,它們均容易被生物降解,在水系中熒光增白劑的含量不會超過ppb級(10-9g),可排除增白劑在土壤和水域中積累的可能性。
        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是水溶性的,被魚類食入后,不會滯留在生物組織和器宮中。實驗研究表明,魚類即便在高濃度熒光增白劑條件下生活一段時間后,脫離這一環境兩天,其體內熒光增白劑含量就只有痕量(<100ppb)。因此常規生活用量根本不會造成熒光增白劑在魚類體內蓄積。
        以上的環境生態學研究結果表明,衣物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易于降解,對環境是友好的。
        根據現有的資料可以得出結論:衣物洗滌劑中加入的33#和CBS熒光增白劑,急性毒性和長期毒性都很低,不會在體內蓄積,無致突變性及致癌性,無生殖和發育毒性,對皮膚無刺激性、也不會導致皮膚過敏。它們在環境中易于降解,對環境是友好的。因此,加入33#和CBS熒光增白劑的衣物洗滌劑,對人類和環境是的。
        四、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在我國的應用情況
        熒光增白劑在衣物洗滌劑中是一種功能性助劑,許多衣物在穿著使用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包括染整階段加入熒光增白劑的部分流失)導致泛黃,使白色衣物白度下降、彩色衣物不再鮮艷。在衣物洗滌劑中加入熒光增白劑,可讓衣物盡量恢復原來的白度和色彩。因此,國內外衣物洗滌劑中廣泛添加熒光增白劑。
        在我國,衣物洗滌劑有加和不加熒光增白劑兩類產品,企業通常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情況來定位產品。
        那么消費者的疑慮是:在洗滌用品產品標準中為什么不規定添加量呢?這是因為首先添加的熒光增白劑本身是的,同時添加熒光增白劑的衣物洗滌劑是一個“自限性”產品,即由于其配方技術要求,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只能微量加入,若過量加入則不但不能增加洗滌效果反而會使衣物變黃;其次由于其價格昂貴(如:CBS價格通常在18萬元/噸左右),也制約了企業在配方中的加入量。這就是歐、美及日本等發達國家也采用不規定添加量的原因。我國衣用洗滌劑產品中一般加入量在0.02%—0.4%,與歐、美及日本相比略低或相當。所以在標準中沒有規定熒光增白劑的用量,同樣道理,也沒有規定產品外標簽上標注是否使用熒光增白劑。
        五、關于國家《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與行業標準《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
        這兩個文件并不相悖,兩者規定的內容和制定的目的不同。一個是申報作業場所對生產環境和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的分類目錄,一個是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的行業標準,適用人群和接觸劑量都有本質的區別,不能相提并論。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是國家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09年第27號令“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的附件。它是國家為了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的監督管理,強化生產經營單位職業危害防治的主體責任,預防、控制和職業危害,從業人員生命和健康而制定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生產企業能按照國家規定保證生產場所職工的。該目錄將職業病危害因素分為:粉塵、化學毒物、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化學毒物”是指勞動生產環境和生產過程種可能的危害因素。《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并不是用于對終端產品的管理。比如,同樣被列在該分類表的“化學毒物”欄目中的“HX71乙醇”(即酒精)是食品和醫藥中廣泛使用的化學物質,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酒”的主要成分。這里的意思顯然不是指乙醇有毒,而是指生產乙醇的過程中要注意職工的及健康防護。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HX82熒光增白劑”。因此,這份文件不能作為確定熒光增白劑本身是有毒有害的依據。
        最后有必要強調的是:實事求是,是我們行業自律的依據;正本清源,是我們行業的社會責任。行業協會就是要科學、公正,立足消費者的利益,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借此機會,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感謝媒體和廣大消費者對我們行業的關注和關心,我們誠摯地歡迎社會各界對我們監督和批評,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
    點擊進入協會新聞,瀏覽更多資訊
    代理留言  招商產品  招商企業  www.10jpka.cn
    信息分類:日化線信息  編輯:小唐
    關鍵字:洗滌協會召開"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專家媒體見面會
    關閉本頁〗〖返回上頁〗〖返回首頁

    版權所有 火爆化妝品招商網【www.10jpka.cn】 CopyRight @ 2010-2025 豫公網安備 41019702002043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豫B2-20100047

    火爆化妝品招商網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臺作用,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請雙方謹慎交易,以確保您的權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欺騙性產品信息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