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萊雅無疑是本土化妝品品牌中的佼佼者,2004年起步即達到了4000萬元規模。自2008年始,憑借精準的大規模廣告投放以及良好的營銷策略,珀萊雅一直保持著30%—40%的年均增速,在全國市場擁有16000家網點的規模更是讓其他品牌難以企及。
對于珀萊雅的崛起,杭州珀萊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方玉友認為,沒有其他秘籍可言,成功只是來源對于國內化妝品市場的透徹理解以及對市場趨勢的準確把控。
珀萊雅品牌初創至今已有8年時間。2003—2008年個五年中,珀萊雅主要以零售商為導向來經營企業,“主要是以利益的分配來拉動零售商和渠道商的積極性,占領市場份額。而自2009年開始珀萊雅就邁入第二個五年計劃,即轉向以消費者為導向,并在這一過程完成品牌構建”。
這一轉變讓珀萊雅的發展路徑逐漸清晰。中國三四線市場的崛起,消費者需求快速增長;對于企業而言,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必須加強品牌塑造。企業如果不能把握住這些變化就隨時會被淘汰。
為完成從零售商導向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主導,珀萊雅從品牌概念、消費群體定位到價格進行一系列變動。“之前基本是零售商來決定企業的生產和發展方向,按照零售商的反應制定生產計劃。但在第二階段必須突出品牌形象,如海洋科技概念就是針對小白領消費群體而推出的,這些都是企業基于消費者而非零售商做出的定位和抉擇”,方玉友表示,這一過程并不容易,可能會觸及到零售商的利益,但基于品牌長遠發展的考量,必須堅持下去。
商超渠道無疑一直都是本土化妝品品牌的一塊心病,雖然利潤微薄,但其蘊含的品牌影響力讓諸多企業為之奮戰多年,珀萊雅也不例外。2009年,珀萊雅正式進入商超系統。
“目前國內百貨和超市渠道主要由跨國品牌統治,本土品牌很難有一席之地,但珀萊雅不會放棄在商超渠道的努力,因為珀萊雅是在專賣店成長起來的品牌,對于專賣店的局限性有著深刻的認識”。方玉友認為,專賣店渠道雖是眾多本土品牌成長的“福地”,但國內消費者對從這一渠道發展起來的品牌的認可及信任程度有限。同時,只有小部分專賣店能形成渠道連鎖的規模,這一局限性也削弱了消費者對其品牌的接受機會和程度。
消費者這種態度也直接導致希望構建品牌發展戰略的企業不得不轉戰商超渠道,珀萊雅、自然堂、丸美都是其中的先行者。
經過3年的征戰,珀萊雅在這一渠道增長迅速。據了解,今年商超銷售已經占珀萊雅整體銷售的20%,而此前的2009年和2010年分別只占到5%和10%。